京族哈节简介 京族是怎样过哈节的

  北京时期习俗中盛大的民族节日是“哈节”,包括祭神、祭祖、文化娱乐、乡饮四大重要活动。“哈节”的日期因地而异。农历六月初十,山心岛八月初十,红坎村正月十五。各地都有“哈亭”,各村“哈亭”选用优质木材,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。屋顶的屋脊中间装饰着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,哈亭分为左、右偏殿和正殿。正殿里有北京家人信仰的诸神座,殿内的柱子上雕刻着具有民族风俗特色的对联或诗歌。

  整个节日活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:

  (一)迎神:“唱哈”前一天,集队举旗举伞将神座抬到海边,远远迎神,将神迎入哈亭。把养的“象”(其实是猪)赶到哈亭绕行三周。然后留到半夜杀人。主持“哈节”活动的负责人组织参加“哈节”乡村饮料。听哈的人(即有资格参加的人按顺序登记在笔记本上,每年轮到一定数量的人排名第一,为“哈头”准备祭品。)养一头大猪,养的时候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,不要弄脏,也不要咒骂,叫“养象”。

  节日期间,选择哪只猪最大。这头猪祭神后,只分八斤猪肉给大家吃,其余由“养象”户控制。

  (2)祭神:祭神的具体时间是节日当天下午3点左右,祭神时读祭文。祭神时,还要唱“进香歌”、跳“进香舞”、“进酒舞”、“天灯舞”等。

  (3)参加和听哈:祭神毕,参加宴会和听哈,叫“坐蒙”(也叫“哈宴”),每人6-8人。除了少数由“哈头”提供的酒菜,大部分都是每个家庭提供的,每顿饭都是由参加者轮流出菜,边吃边听“哈妹”唱歌。女人只是把菜放在桌子上,不能坐在桌子上。女人和孩子都在“哈亭”外面听歌。

  “唱哈”是“哈节”的主要活动。“唱哈”有三个主要角色,一个男人叫“哈哥”,也叫“秦公”,两个女人叫“哈姐”,也叫“桃姑”。主唱的“哈妹”站在“哈亭”的殿堂中间,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,一边唱一边摇摆。伴唱的“哈妹”坐在旁边的地上,双手敲打竹棒。每唱一句“哈妹”,“哈哥”就按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。所以一唱一合一伴奏,直到主唱的“哈妹”昏昏欲睡,转而另一个“哈妹”出主唱,“唱哈”要连续三天。

  (4)送神:“唱哈”完就送走了神。送神的时候一定要念《送神调》,还要“舞花棍”。送神后,整个“哈节”仪式结束了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